秋日

秋日

反照入闾巷,忧来与谁语。

古道无人行,秋风动禾黍。

秋日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夕阳的斜照,射入了深深的闾巷,有谁和我说话,排解新来的忧伤。

古道荒凉,黄昏时很少看到行人,秋风掀动禾黍,我愁思绵绵无量。

注释

反照:即返照,夕阳的返光。闾(lǘ)巷:里巷,乡里。

忧来与谁语:一作“愁来谁共语”。

无:一作“少”。

禾黍(shǔ):禾与黍。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。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:“麦秀渐渐兮,禾黍油油。”

秋日创作背景

  曾经繁荣鼎盛的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,山河寥落,城乡破败。尤其是昔日繁华热闹的古城长安,更呈现出一番萧条凄凉的景象。诗人耿湋面对此情此景,感慨万千,无尽的悲哀涌上心头,因写下此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蒙万夫 等.千家诗鉴赏辞典.西安:世界图书出版公司,2006:331-332

秋日鉴赏

  这是一首抒发感伤情绪的咏史怀古诗,描绘秋日傍晚的寂静凄凉景色,抒发了满怀忧愁而又无人“共语”的悲哀,语言凝练,耐人寻味。

  诗一开始从写静态的景入笔:一抹夕阳的余晖斜照在还留有残砖破瓦的街巷上。这凄凉的秋暮景色,不禁使诗人触景伤情,忧从中来。此时诗人希望有人能来听他诉说心中的忧伤。若能如此,或许能消释一点压在诗人心头的忧伤。次句紧承首句,“忧来与谁语”,可是环顾四周,竟空无一人,没有谁能来听自己倾诉。这两句诗,景中有情,情随景生。诗人以朴素简练的语言,点染出自己面对断垣残壁的空城时的悲哀,而此时的空城又恰恰是秋天里“反照入闾巷”时分的空城,这就更浓重地渲染出了作者此时的悲凉心情。

  诗的后两句把人们的视线从近景引向远景:在冷清的古道上几乎看不到行人,只见古道旁杂草丛生的田野里,禾黍在秋风中瑟缩发抖。昔日喧闹的古道上,只有秋风吹禾黍发出的肃杀凄凉的声音,这声音使古道显得越发空旷寒寂,听了愈使人愁绪纷乱,心情悲伤。这里“秋风动禾黍”一句还暗合了《诗经·王风·黍离》之意。《王风·黍离》诗序说:“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,过故宗庙宫室,尽为禾黍。闵宗周之颠覆,彷徨不忍去。”作者在这里贴切自然地借“黍离之悲”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无限惆怅之感。诗人在后两句诗中以极其洗练传神的笔墨轻轻地勾勒了几笔,虽无一字言“忧”,而“忧”意早已溢出言外,悠长不尽。

  这首诗结构简单,但画面十分生动,令人读后易生苍凉之感。

耿湋

耿湋 [唐] (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),字洪源,河东(今属山西)人,唐代诗人。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,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,大历十才子之一。登宝应元年进士第,官右拾遗。工诗,与钱起、卢纶、司空曙诸人齐名。湋诗不深琢削,而风格自胜。集三卷,今编诗二卷。 ...

耿湋朗读

猜你喜欢

桓景登高事可寻,黄花开处绿畦深。消灾辟恶君须采,
冷露寒霜我自禁。篱物早荣还早谢,涧松同德复同心。
陶公岂是居贫者,剩有东篱万朵金。

清苕达宜兴,道湖已成算。仆夫却告难,风浪卒莫玩。

劝我陟山麓,正尔免忧患。彼此有得失,我臆殊未断。

孤僻由天性,看山独展眉。岂无身后虑,犹课病中诗。

泉石宁非祟,苍旻不可知。平生唯爱菊,增我九秋悲。

门外苍茫势,神龙且寄髯。困方嗟褐短,人岂藉泉廉。

善爱知珍鼎,需调用作盐。呈身原不惯,应合与时潜。

霜风刮地如刀鎌,鸟不远飞鱼已潜。

何况削发冷入骨,草屦不畏冰雪沾。

秀夺三峨挹锦官,主盟宁独在词坛。将因倚剑崆峒后,复此投醪渤澥宽。

飞槛楼台灵气结,连营灯火落星寒。式微纵自嗟来暮,却喜鱼矶梦始安。